♦♦♦項目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為認真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動員全社會參與水環境治理,建立健全水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維護水生態安全,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環境保障,“河長制”就應運而生。
我公司研發人員和項目工程師共同協力完成河流水質監測系統,積極助力河長制政策的推行。
水體沿岸用地狀況和河段污染概況
該河段沿岸為宿舍樓、教科大樓和活動中心以及部分小區住所,人口分布密集,附近處有一間工廠房。排污過多,污染源主要有食堂污水、實驗室廢水、泳池廢水、醫療污水、生活廢水等。
♦♦♦系統功能♦♦♦
⇒河流采樣點設置及采樣頻率:
?【河流采樣點設置】
中泓垂線:采樣區域河寬30-40m范圍內,因此各斷面位置設一條中泓垂線,8條。
河流采樣點:監測區域河流年平均水深2.9m,因此只在各中泓垂線水面下0.5m處設置一個采樣點,共8個。
?【采樣點設置原理】
采樣垂線:采樣垂線一般是指當河面水寬小于50米時,設一條中泓垂線;20米~100米時,在左右近岸有明顯水流處各設一條垂線;100米~1000米時,設左、中、右三條垂線;水面寬大于1500米時至少設5條等距離垂線。
采樣點的位置和數目:每一條垂線上,當水深小于或等于5米時,只在水面下0.3~0.5米處設一個采樣點;水深5~10米時,在水面下0.3~0.5米處和河底上0.5米處各設一個采樣點;水深10~50米時,要設三個采樣點,水面下0.3~0.5米處一點,河底以上約0.5米處一點,1/2水深處一點,水深超過50米時,應酌情增加采樣點數目。
?【采樣頻率】
每周測定1次。測定時間分別為早上9:00,中午13:00,下午17:00,晚上21:00,共采樣4次。
♦♦♦系統選型♦♦♦
?【硬件選型】
根據現場實際供電情況以及監測要素,可選擇太陽能供電監測箱,并配置鉛酸蓄電池,白天由太陽能系統為監測箱供電,同時為蓄電池充電;當夜晚或太陽能電池板故障時,自動轉換為蓄電池供電,太陽能電池板能正常工作時再轉換為太陽能供電。
監測終端內部核心設備可選用我公司的“水質監測專用終端”:MGTR-W4040
設備為Linux系統,傳輸方式為4G傳輸;
當現場4G無信號時,自動向下兼容GPRS;
SIM卡支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通過4G網絡將現場圖片、現場數據上傳給中心。
?【傳輸方式】
現場計量設備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RS485/RS232/4-20mA等信號傳給監測終端,監測終端采用無線傳輸方式,將監測內容以無線通信的方式將相關的監測數據信息傳送中心,在中心集中監視和監管。在當前通信網絡發達,采用4G/GPRS通信網絡作為數據傳輸平臺,網絡覆蓋面廣,基本沒有通信死角;網絡基站建設完善,通信質量能得到保障;通信資費比較低,系統運行成本合理。
♦系統拓撲圖♦

?【系統軟件】
河流水質監測系統是我公司上位機軟件“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的一部分。軟件為B/S架構,監測中心只需有固定IP,服務器,顯示器,打印機等設備。
B/S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操作而不用安裝任何專門的軟件,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能使用,客戶端零安裝、零維護。系統的擴展非常容易。對于現在上網非常先進的時代,用戶出門在外,只要手機能上網,用手機就可查看數據,如果客戶需要,我公司也可為客戶研發定向APP,讓客戶手機操作更加方便。
常用界面介紹
?【分區 G I S】:用于展示監測點GIS地圖,可顯示監測點名稱、監測點通訊狀態、經緯度、現場照片等情況。
?【監測項目】:用于展示監測點采集到的數據。
?【歷史數據】:用于查詢歷史數據,通過歷史數據自動分析并生成報表,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性依據。
?【巡查管理】:每個監測點都會由系統進行自動評分,河流每個監測點的水質情況一目了然,有助于使用者有針對性解決問題。
本頁關鍵詞:河長制管理系統 河長制監測平臺 河長制管理平臺 河長制管理APP 省級河長制系統平臺